当前位置:首页 > 刑事挪用资金>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要件

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要件

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要件


挪用资金罪与挪用公款罪都是利用职位上的便利挪用所在单位的资金归个人使用,但是两者在主体方面存在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只能成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而不能成为挪用资金罪的主体,因此要注意区分。现在由刑事律师为您在本文呈现挪用资金罪的相关内容。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一、挪用资金罪的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对象则是本单位的资金。所谓本单位的资金,是指由单位所有或实际控制使用的一切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财产。


二、挪用资金罪的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所谓的挪用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擅自动用单位资金归本人或他人使用,但准备日后退换。


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本人在职务上主管、经管或经手单位资金的方便条件,例如单位领导人利用主管财务的职务,出纳员利用保管现金的职务,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利用经手单位资金的便利条件。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不可能挪用单位资金,也不可能构成挪用资金罪。


所谓挪用单位资金归个人适用或者借贷给他人使用包含以下二种行为:


1、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这是较轻的一种挪用行为。其构成特征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主管、经手本单位资金的便利条件而挪用本单位资金,具用途主要是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使用,但未用于从事不正当的经济活动,而且挪用数额较大,且时间上超过三个月而未还。根据相关规定,挪用本单位资金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2、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这种行为没有挪用时间是否超过三个月以及超过三个月是否退还的限制,只要数额较大,且进行营利活动。


所谓营利活动主要是指进行经商、投资、购买股票或债券等活动。这里的数额较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是指挪用本单位资金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3、挪用本单位资金进行非法活动的。这种行为没有挪用时间是否超过三个月以及超过三个月是否退还的限制,也没有数额较大的限制,只要挪用本单位资金进行了非法活动,就构成了本罪。所谓非法活动。就是指将挪用来的资金用来进行走私、赌博等活动。


行为人只要具备上述三种行为中的一种就可以构成本罪,但不需要同时具备。


三、挪用资金罪的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具体包括以下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


1、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


2、上述公司的工作人员,是指除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工。上述的董事、监事和职工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3、上述企业以外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职工,包括集体性质的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另外在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其他职工以及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四、挪用资金罪的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在挪用或借贷本单位资金,并且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而仍故意为之。